从十八世纪后期到今天,艺术、文学和哲学,甚至于政治,都受到了广义上所谓的
浪漫主义运动特有的一种情感方式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连那些对这种情感方式抱反感
的人对它也不得不考虑,而且他们受它的影响常常超过自知的程度以上。在这一章里我
想主要就一些不确定算是哲学上的事情,简单讲一讲浪漫主义观点;因为这种观点乃是
我们眼下要涉及的一段时期中大部分哲学思想的文化背景。
浪漫主义运动在初期跟哲学并不相干,不过很快就和哲学有了关系。通过卢梭,这
运动自始便和政治是连在一起的。
但是,我们必须先按它的最根本的形式来考察它,即作为对一般公认的伦理标准和
审美标准的反抗来考察,然后才能了解它在政治上和哲学上的影响。
这运动中的头一个大人物是卢梭,但是在有些地方他只是表现了已然存在的潮流倾
向。在十八世纪的法国,有教养人士极其赞赏他们所谓的lasensibilit(善感性),这
个词的意思指容易触发感情、特别是容易触发同情的一种气质。感情的触发要做到彻底
如意,必须又直截又激烈而且完全没有思想的开导。善感的人看见一个困窘的小农家庭
会动心落泪,可是对精心擘划的改善小农阶级生活状况的方案倒很冷淡。
穷人想当然比有钱人要多具备美德;所谓贤哲,认为就是一个从腐败的朝廷里退出
来,在恬淡的田园生活中享受清品乐趣的人。这种态度作为一时的心境来说,几乎在历
代诗人的作品中都找得到。《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里的流亡公爵表达了这种
态度,不过他一有办法便回到他的公爵领地;唯独抑郁多愁的杰克斯是真心欢喜那森林
生活。甚至浪漫主义运动所反对的一切人当中的十足典型波普也说:
谁把愿望和心计
囿于几块祖留的田亩,
甘心在自己的地上呼吸乡土气,
谁便有幸福。
在培养善感性的那些人的想像中,穷人总都有几块祖留的田亩,靠自己的劳动产品
过生活,无需乎对外交易。是的,他们总是在凄惨的境况里把这些田亩逐渐失掉,因为
上年纪的父亲不能再劳动,狡媚的女儿又在害着痨伤症,奸恶的受抵押人或混账的领主
不是正准备攫走田亩,就是准备着夺去女儿的贞操。在浪漫主义者看来,穷人决不是都
市里的,决不是工业界的;“无产阶级”是个十九世纪的概念,也许是同样浪漫化了的,
却完全是另一种东西。
卢梭讲求已经存在的善感性崇拜,使它有了一个要不然就不会具有的幅度和范围。
他是个民主主义者,不但按他的学说来讲是,按他的趣味来讲也是。他一生在长时期中
是一个四处漂泊的穷汉,接受一些论穷困程度不过稍亚于他的人的好意照顾。他在行动
上常常用糟到家的忘恩负义来回报这种关怀,但是在情感上,他的反应却是最热忱的善
感性崇拜者所能想望的一切。他因为有流浪人的好尚,觉得巴黎社交界的种种拘束让人
厌腻。浪漫主义者们跟他学会了轻蔑习俗束缚——最初是服装和礼貌上的、小步舞曲和
五步同韵对句上的习俗束缚,然后是艺术和恋爱上的习俗束缚,最后及于传统道德的全
领域。
浪漫主义者并不是没有道德;他们的道德见识反倒锐利而激烈。但是这种道德见识
依据的原则却和前人向来以为良好的那些原则完全不同。从1660年到卢梭这一段时期,
充满了对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宗教战争和内战的追忆。大家深深意识到混乱扰攘的危险,
意识到一切激烈热情的无政府倾向,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为达到安全而必须作出的牺
牲。谨慎被看成是最高美德;理智被尊为对付破坏性的热狂之辈顶有力的武器;优雅的
礼貌被歌颂成抵挡蛮风的一道屏障。牛顿的宇宙井然有序,各行星沿着合乎定则的轨道
一成不变地绕日回转,这成了贤良政治的富于想像性的象征。表现热情有克制是教育的
主要目的,是上流人最确实的标记。在法国大革命当中,浪漫主义前的贵族们默不作声
地死去;罗兰夫人和丹敦是浪漫主义者,死时伴随有华美的辞句。
到卢梭时代,许多人对安全已经厌倦,已经开始想望刺激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
让他们把刺激足足尝个饱。当1815年政治界回归平静的时候,这又是那么死气沉沉、那
么僵硬刻板、与一切蓬勃生活那么敌对的一种平静,只有丧魂落魄的保守派耐得住。因
此,像太阳王治下的法国与法国大革命时代前的英国特有的那种在思想上默认现状不存
在了。
十九世纪时对神圣同盟体制的反抗分两种。一方面,有既是资本家的又是无产阶级
的工业主义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反抗;这种反抗几乎完全没沾到浪漫主义,而且在许
多方面又返回十八世纪。这种运动以哲学上的急进派、自由贸易运动和马克思派社会主
义为代表。与此完全不同的是浪漫主义的反抗,它有的地方是反动的,有的地方是革命
的。浪漫主义者不追求和平与安静,但求有朝气而热情的个人生活。他们对工业主义毫
无好感,因为它是丑恶的,因为苦心敛财这件事他们觉得与不朽人物是不相称的,因为
近代经济组织的发展妨害了个人自由。在革命后的时代,他们通过民族主义逐渐进到政
治里:他们感觉每个民族有一个团体魂,只要国家的疆界和民族的界限不一样,团体魂
就不可能自由。在十九世纪上半期,民族主义是最有声势的革命原则,大部分浪漫主义
者热烈支持它。
浪漫主义运动的特征总的说来是用审美的标准代替功利的标准。蚯蚓有益,可是不
美丽;老虎倒美,却不是有益的东西。达尔文(非浪漫主义者)赞美蚯蚓;布雷克赞美
老虎。
浪漫主义者的道德都有原本属于审美上的动机。但是为刻画浪漫主义者的本色,必
须不但考虑审美动机的重要,而且考虑趣味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他们的审美感和前
人的审美感不同。关于这方面,他们爱好哥特式建筑就是一个顶明显的实例。另外一个
实例是他们对景色的趣味。约翰生博士(Dr.Johnson)对江浦街比对任何乡村风光更喜
爱,并且断言凡是厌腻伦敦的人一定厌腻生活。卢梭以前的人假使赞赏乡间的什么东西,
那也是一派丰饶富庶的景象,有肥美的牧场和哞哞叫着的母牛。卢梭是瑞士人,当然赞
美阿尔卑斯山。
在他的门徒写的小说及故事里,见得到汹涌的激流、可怕的悬崖、无路的森林、大
雷雨、海上风暴和一般讲无益的、破坏性的、凶猛暴烈的东西。这种趣味上的变化多少
好像是永久性的:现在差不多人人对尼亚加拉瀑布和大峡谷比对碧草葱茏的牧原和麦浪
起伏的农田更爱好。关于人对风景的趣味,游客旅馆本身供给了统计上的证据。
浪漫主义者的性情从小说来研究最好不过了。他们喜欢奇异的东西:幽灵鬼怪、凋
零的古堡、昔日盛大的家族最末一批哀愁的后裔、催眠术士和异术法师、没落的暴君和
东地中海的海盗。菲尔丁(Afielding)和斯摩莱特(Smolleit)写的是满可能实际发
生的情境里的普通人物,反抗浪漫主义的那些现实派作家都如此。但是对浪漫主义者来
说这类主题太平凡乏味了;他们只能从宏伟、渺远和恐怖的事物领受灵感。
那种多少有点靠不住的科学,如果带来什么惊人的事情,倒也可以利用;但是主要
讲,中世纪以及现时的中古味顶重的东西最使他们欢喜。他们经常跟过去的或现在的现
实完全断绝了关系。在这点上,《老舟子吟》(The Ancient Mariner)是典型,而柯勒
律治的《忽必烈汗》(KublaKhan)也很难说是马可波罗写的那位历史君主。浪漫主义者
的地理很有趣:从上都到“荒凉的寇剌子米亚海岸”,他们注意的尽是遥远的、亚细亚
的或古代的地方。
浪漫主义运动尽管起源于卢梭,最初大体是德国人的运动。德国的浪漫主义者们在
十八世纪末都还年轻,也正是当年轻的时候他们在自己的看法上表现出最富有特色之处。
那些没有幸运夭折的人,到末了让个性泯没在天主教的齐一模式中。(一个浪漫主义者
如果原来从出生是个新教徒,他可以成为天主教徒;但若不是这样,就不大能当天主教
徒,因为他必须把天主教信仰和反抗结合起来。)德国浪漫主义者对柯勒律治和雪莱起
了影响;与德国的影响无关,浪漫主义观点在十九世纪初叶在英国流行开。在法国,自
王政复辟以后,直到维克托·雨果,浪漫主义观点大盛,固然那是一种弱化的浪漫主义
观点了。在美国,从梅厄韦尔(Melville)、索娄(Thoreau)和布洛克农场可以见到近
乎纯粹的浪漫主义观点;稍有缓和的,从爱默生(Emerson)和霍桑(Hawthorne)也见
得到。虽然浪漫主义者倾向于旧教,但是在他们的看法上的个人主义方面,总有一种什
么牢固不拔的新教成分,而且在塑造风俗、舆论和制度方面,他们取得的永久性成功几
乎完全限于新教国家。
英国的浪漫主义的端倪在讽刺作家的作品里见得到。在谢立丹(Sheridan)的《情
敌》(Rivals)(1775)中,女主人公决意宁为爱情嫁一穷汉,而不嫁给一个有钱男人
来讨好她的监护人和他的父母;然而,他们选中的那个富人化个假名,伪充贫穷向她求
爱,赢得了她的爱情。贞·奥斯丁(Jane Austen)在《诺桑格府》(Northan-gerAbb
ey)和《理智与情感》(SenseandSensibility)(1797—8)中嘲笑了浪漫主义者。
杜瞪8窀》里有这么一个女主人公:她被1794年出版的瑞德克里弗夫人(Mrs.Radcl
iaeaee)写的超浪漫主义的《乌铎尔佛的奥秘》(Mysteries of Udolpho)引入了迷
途。英国第一个·好·的浪漫主义作品就是柯勒律治的《老舟子吟》——姑且撒开布雷
克不谈,因为他是一个孤独的、瑞典宝利教派的信徒,难说是任何“运动”的一部分。
独现圩右鳌贩⒈碓1799年;柯勒律治不幸由魏志伍德家供给了钱,翌年进了格廷根大
学,沉溺在康德哲学里,这并没使他的诗进一步工练。
在柯勒律治、华兹渥斯(Wordsworth)和骚济(Southey)成了反动者之后,对法国
大革命和拿破仑的憎恨暂时遏止住英国的浪漫主义。但是不久拜仑、雪莱和济慈使它又
复活了,且多少可说支配了整个维多利亚时代。
玛丽·雪莱的《弗朗肯士坦》(AErankenstein)是在阿尔卑斯山的浪漫情调的景
色中与拜伦谈话的灵感启发下写成的,其内容几乎可以看成是一部寓言体的、预言性的
浪漫主义发展史。弗朗肯士坦的怪物并不像俗语中把他说的那样,是·不·折·不·扣
さ墓治铮他最初也是个温良和善的生灵,渴望人间的柔情;但是,他打算得到一些人
的爱,而他的丑陋倒激其那些人的恐怖,于是逼得他凶暴愤恨起来。这怪物隐着身形观
察一家善良的贫苦小农,暗中帮助他们劳动。最后他决意让他们知道他:
拔以蕉嗉他们,我要求得到他们的庇护和照顾的欲望越强;我的心渴望为这些温
良可亲的人所认识,为他们所爱;看见他们把和美的容颜含情对着我,便是我的极度奢
望了。我不敢想他们会怀着轻蔑和恐怖躲开我。”
然而,他们真这样躲开了。于是他首先要求创造他的人创造一个类似他自己的女性,
等这件事一遭到拒绝,他便致力把弗朗肯士坦爱的所有人一个一个杀害,不过,甚至在
这时候,当他完成了全部杀害,眼盯着弗朗肯士坦的尸首,那怪物的·情·操依然是高
贵的:
罢庖彩俏业奈牲者!杀害了他,我罪恶满盈;我此身的这位可怜的守护神受伤到
底了!哦,弗朗肯士坦!你这宽宏大量、舍己为人的人啊!我现在求你饶恕我又有什么
用?是我,毁灭了你所爱的一切人,因而无可挽救地毁灭了你。天哪!他冰凉了,他不
能回答我的话……当我把我的可怕的罪孽总账浏览一遍时,我不能相信我还是从前那个
在思想中对善德的美和尊严曾充满着崇高超绝的幻想的生灵。但事实正是如此;堕凡的
天使成了恶毒的魔鬼。然而连神和人的那个仇敌在凄苦悲凉当中也有朋友伙伴;可是我
孤单。”
这种心理如果剥除掉浪漫主义形式,毫无不现实的地方,要想找类似的实例也不必
要去搜寻重洋大盗或汪达尔人的国王。旧德国废皇在窦恩对来访的某个英国人慨叹英国
人不再喜欢他了。伯特博士在他写的一本讲少年犯的书里,提到有个七岁男孩把另一个
男孩弄到瑞珍特运河里淹死。这孩子的理由是无论他一家人或他的同年辈的孩子们,对
他全不表示爱。伯特博士以好意对待他,结果他成了一个有身分的公民;可是并没有一
个伯特博士来担任改造弗朗肯士坦的怪物。
可怪罪的倒不是浪漫主义者的心理,而是他们的价值标准。他们赞赏强烈的炽情,
不管是哪一类的,也不问它的社会后果如何。浪漫爱情,尤其在不如意的时候,其强烈
足以博得他们的赞许;但是最强烈的炽情大部分都是破坏性的炽情:如憎恶、怨忿和嫉
妒,悔恨和绝望,羞愤和受到不正当压抑的人的狂怒,黩武热和对奴隶及懦弱者的蔑视。
因此,为浪漫主义所鼓舞的、特别是为拜伦式变种的浪漫主义所鼓舞的那类人,都是猛
烈而反社会的,不是无政府的叛逆者,便是好征服的暴君。
浪漫主义观点所以打动人心的理由,隐伏在人性和人类环境的极深处。出于自利,
人类变成了群居性的,但是在本能上一直依然非常孤独;因此,需要有宗教和道德来补
充自利的力量。但是为将来的利益而割弃现在的满足,这个习惯让人烦腻,所以炽情一
激发起来,社会行为上的种种谨慎约束便难于忍受了。在这种时刻,推开那些约束的人
由于内心的冲突息止而获得新的元气和权能感;虽然他们到末了也许会遭遇大不幸,当
时却享受到一种登仙般的飞扬感,这种感受伟大的神秘主义者是知道的,然而仅仅有平
凡德性的人却永远不能体验。于是他们天性中的孤独部分再度自现,但是如果理智尚存
在,这自现必定披上神话外衣。神秘主义者与神合为一体,在冥想造物主时感觉自己免
除了对同俦的义务。
无政府的叛逆者做得更妙:他们感觉自己并不是与神合一,而就是神。所谓真理和
义务,代表我们对事情和对同类的服从,对于成了神的人来讲不复存在;对于旁人,真
理就是·他所断定的,义务就是·他所命令的。假使我们当真都能孤独地过生活而且不
劳动,大家全可以享受这种自主状态的销魂之乐;既然我们不能如此,这种乐处只有疯
子和独裁者有份了。
孤独本能对社会束缚的反抗,不仅是了解一般所谓的浪漫主义运动的哲学、政治和
情操的关键,也是了解一直到如今这运动的后裔的哲学、政治和情操的关键。在德国唯
心主义的影响下,哲学成了一种唯我论的东西,把自我发展宣布为伦理学的根本原理。
关于情操,在追求孤独这件事与炽情和经济的必要之间,须作一个可厌的折衷。D.H.
劳伦斯(Lawrence)的小说《爱岛的人》(TheManWhoLovedIsA lands)里的主人公鄙夷
这种折衷越来越甚,最后冻饿而死,但他是享受着完全孤独而死去的;可是如此程度的
言行一致那些颂扬孤独的作家们从来也没有达到过。文明生活里的康乐,隐士是无从获
得的,想要写书或创作艺术作品的人,他在工作期间要活下去,就必须受人服事。为了
依旧·感·觉孤独,他必须能防止服事他的人侵犯他的自我,假如那些人是奴隶,这一
点最能够圆满完成。然而热烈的爱情却是个较为困难的问题。一对热情恋人只要被看作
是在反抗社会桎梏,便受人的赞美;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恋爱关系本身很快地就成为一
种社会桎梏,于是恋爱的对手倒被憎恨上了,如果爱情坚强,羁绊难断,就憎恨得更加
厉害。因此,恋爱才至于被人理解为一场战斗,双方各在打算破入对方的“自我”保护
墙把他或她消灭。这种看法通过斯特林贝利(Stringberg)的作品,尤其还通过劳伦斯
的作品,已经众所周知了。
按这种情感方式讲,不仅热烈的爱情,而且连和别人的一切友好关系,只限于在能
把别人看成是自己的“自我”的客观化的情况下才可能存在。若别人是血缘亲属,这看
法就行得通,关系越近越容易做到。因此,人们强调氏族,结果像托勒密家系,造成族
内通婚。这对拜伦起了怎样的影响,我们知道;瓦格纳在济克蒙特和济克琳德的恋爱中
也流露出类似的感情。尼采喜欢他的妹妹胜过其他一切女子(固然没有丑事),他写给
她的信里说:“从你的一切所言所行,我真深切感觉我们属于一脉同根。你比旁人对我
了解得多,因为我们是出于一个门第的。这件事和我的‘哲学’非常调和。”
民族原则是同一种“哲学”的推广,拜伦是它的一个主要倡导者。一个民族被假定
成一个氏族,是共同祖先的后嗣,共有某种“血缘意识”。马志尼经常责备英国人没给
拜伦以正当的评价,他把民族设想成具有一个神秘的个性,而将其他浪漫主义者在英雄
人物身上寻求的无政府式的伟大归给了民族。民族的自由不仅被马志尼看成是一种绝对
的东西,而且比较稳重的政治家们也这样看了。这一来在实际上便不可能有国际合作了。
对血统和种族的信仰,当然和反犹太主义连在一起。同时,浪漫主义观点一半因为
是贵族观点,一半因为重热情、轻算计,所以万分鄙视商业和金融。于是浪漫主义观点
宣称反对资本主义,这和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者反对资本主义完全不同,因为
前一种反对的基础是厌恶经济要务,这种反对又由于联想到资本主义世界由犹太人统治
着而进一步增强。拜伦很难得偶而也屈尊去注意像什么经济权力那种庸俗事,那时就表
达出上述看法:
谁掌握世界的平衡?谁统治
不论是保皇党的还是自由党的国会?
谁使西班牙的没有内衣的爱国者惊醒?
(这使旧欧洲的杂志全都叽叽喳喳起来)。
谁使旧世界和新世界处于痛苦
或欢乐之中?谁使政治都变得油嘴滑舌?
谁使拿破仑的英雄事业变成幽灵?——
犹太人罗斯柴尔德和他的基督教友培林。
诗句也许不大铿锵悦耳,但是感情十足是现代感情,所有拜伦的信徒向来都发出了
回响共鸣。
浪漫主义运动从本质上讲目的在于把人的人格从社会习俗和社会道德的束缚中解放
出来。这种束缚一部分纯粹是给相宜的活动加的无益障碍,因为每个古代社会都曾经发
展一些行为规矩,除了说它是老传统而外,没有一点可恭维的地方。但是,自我中心的
热情一旦放任,就不易再叫它服从社会的需要。基督教多少算是做到了对“自我”的驯
制,但是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认识上的种种原因刺激了对教会的反抗,而浪漫主义运
动把这种反抗带入了道德领域里。由于这运动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以致不可
能有社会协作,于是让它的门徒面临无政府状态或独裁政治的抉择。自我主义在起初让
人们指望从别人得到一种父母般的温情;但是,他们一发现别人有别人的自我,感到愤
慨,求温情的欲望落了空,便转成为憎恨和凶恶。人不是孤独不群的动物,只要社会生
活一天还存在,自我实现就不能算伦理的最高原则。
招商银行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
西方哲学史 第十八章 浪漫主义运动
CopyRight © 2020 本作品由豆豆言情小说网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