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第六章 恩培多克勒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是一切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1688年英
  国革命的倡导者。这个革命的目的虽然有限,可是目的都完全达到了,以后在英国至今
  也不感觉有任何革命的必要。洛克忠实地表达出这个革命的精神,他的著作大部分就是
  在1688年后几年以内问世的。他的理论哲学要著《人类理智论》(Essay Concerning H
  uman Un derstanding)1687年完稿,1690年出版。他的《论宽容的第一书简》(AFir
  st Letter on Toleration)最初是1689年在荷兰用拉丁文发表的,早在1683年洛克就为
  慎重计退避到那个国家了。《论宽容》的后续二书简发表在1690年和1692年。他的两篇
  墩治论》(Treatises on Government)在1689年获得了印行许可,随后立即出版。他
  的《论教育》一书是1693年刊行的。洛克虽然长寿,但他的有影响的作品的写成和出版
  全部限于1687年到1693年这少数几年。成功的革命对它的信仰者是鼓舞的。
  洛克的父亲是个清教徒,参加国会一方作过战。在克伦威尔时代,洛克正上牛津大
  学,这大学在哲学主张方面仍旧是经院派本色;洛克既憎恶经院哲学,又憎恶独立教会
  派的狂热。他受到笛卡尔很深的影响。洛克作了医生,他的恩主就是德莱顿笔下的“阿
  契托弗”——沙夫次伯利勋爵。1683年沙夫次伯利倒败时,洛克随同他逃亡荷兰,在那
  里居留到光荣革命的时候。革命之后,除有几年他是在商业部供职不算,他献身于著述
  事业和因为他的书而起的无数场论争。
  在1688年革命前的年月里,洛克如不冒重大危险,不管在理论方面或在实际事情上
  都不能参与英国政治,他撰作《人类理智论》度过了那些年头。这是洛克的最重要的一
  部书,而且就是他的名声稳稳倚靠着的那本书;但是他对政治哲学的影响十分重大、十
  分长远,所以必须把他看成不但是认识论中经验主义的奠基者,同样也是哲学上的自由
  主义的始祖。
  洛克是哲学家里面最幸运的人。他本国的政权落入了和他抱同样政见的人的掌握,
  恰在这时候他完成了自己的理论哲学著作。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他主张的意见这以后
  许多年间是最有魄力威望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们所奉从的。他的政治学说,加上孟德斯鸠
  的发展,深深地留在美国宪法中,每逢总统和国会之间发生争论,就看得见这学说在起
  作用。英国宪法直到大约五十年前为止,拿他的学说作基础;1871年法国人所采订的那
  部宪法也如此。
  在十八世纪的法国,洛克的感召力其大无比,从根本上说是伏尔泰带来的;因为伏
  尔泰青年时代在英国度过一些时候,他在《哲学书简》(Lettres philosophigues)中
  向自己的同胞解说了英国思想。当时philosophes(哲人们)及稳健派改革家信奉洛克,
  过激派革命者信奉卢梭。洛克的法国信徒是否正确不谈,总相信洛克的认识论同他的政
  治学说是有密切关连的。
  在英国,这种关连倒不那么明显。他的两个最著名的信徒:贝克莱在政治上不重要,
  休谟是一个在他的《英国史》(History of England)中发表反动见解的托利党员。但
  是康德时代以后,德国的唯心论开始影响英国思想,哲学和政治之间又有了一种关连:
  大致讲,追随德国人的哲学家们为保守党,而边沁派是急进派,则属于洛克的传统。不
  过这种相互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T.H.格林是自由党人,却是个唯心论者。
  不但洛克的正确意见在实际事情上有用,而且连他的种种错误在实际事情上也有用
  处。比如,我们来看他的主性质与次性质之说。主性质照他定义就是和物体不可分离的
  那些性质,依他列举,有充实性、广延性、形状、运动或静止、及数目。次性质即其它
  各种性质:颜色、声音、气味等。他主张,主性质实际就在物体里;反之,次性质仅只
  在知觉者中。
  假使没眼睛,就无所谓颜色;没有耳朵,就谈不到声音,诸如此类。洛克的次性质
  看法是有充分理由的——黄疸病、蓝色眼镜,等等。但是,贝克莱指出,这套道理对主
  性质也适用。自从贝克莱以来,关于这一点洛克的二元论在哲学上已经过时了。尽管如
  此,一直到现代有量子论兴起时为止,它支配着实际的物理学。不但物理学家们或明说
  或默认,总拿它当假定,而且它到底成为许多极重大的发现的一个根源,有了丰硕的结
  果。主张物理世界仅是由运动着的物质构成的这种理论,是一般承认的声学、热学、光
  学、电学理论的基础。
  这个理论不管在理论上错误到何等地步,按实效讲是有用的。
  这一点正是洛克学说的特点。
  度死嗬碇锹邸分兴表现的洛克哲学,通体上有某种优点,也有某种劣点。优点和
  劣点同样都有用:那种劣点从·理·论·上·的观点来看才算劣点。洛克一贯通情达理,
  一贯宁肯牺牲逻辑也不愿意发奇僻的誖论。他发表了一些一般原理,读者总不会看不出,
  那都是可能推出来怪结论的;但是每当怪结论好像就要露头的时候,洛克却用婉和的态
  度回避开。对一个逻辑家来说,这是惹人恼火的;在务实的人看来,这是判断力健全的
  证据。既然世界实际上是什么就是什么,可见从牢靠的原理出发,进行妥当的推论,不
  会推出错误来;但是一条原理尽可以十分近乎正确,在理论方面值得尊重,然而仍可能
  产生我们感觉荒谬的实际结论。于是在哲学中运用常识这件事便有了理由,但也只是表
  明只要我们的理论原则的结论,依据我们感觉无可争辩的常识来断定是不合的,这些原
  则便不会十分正确。理论家或许反驳说,平常见识和逻辑一样谈不上绝对无误。不过,
  尽管贝克莱和休谟作了这种反驳,它和洛克的思想气质总是完全不相合的。
  少独断精神为洛克的特质,由他传留给整个自由主义运动。有不多几个确实项:自
  己存在、神存在、数学是真理,他从前人继承过来。但是他的学说与前辈们的学说只要
  有所不同,旨趣总是在于说:真理难明,一个明白道理的人是抱着几分怀疑主张己见的。
  这种精神气质显然和宗教宽容、和议会民主政治的成功、和自由放任主义以及自由主义
  的整个一套准则都有连带关系。尽管洛克是虚心深厚的人、是一个信启示为知识之源的
  热诚的基督教信徒,他仍旧给声言的启示加上一重理性保证。有一回他说:“仅只有启
  示的证据,便是最高的确实性”,但是另有一回,他说:“启示必须由理性裁断。”因
  此,终究理性还是高于一切。
  书里的《论热忱》一章,在这方面颇有启发性。“热忱”一词在当时的涵义和现在
  不同;它指相信宗教领袖或他的门徒受到个人启示。它是王政复辟时代被击败的各宗派
  的特征。
  如果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个人启示,彼此都不一致,这时候所谓真理,或人认作的真
  理,便成为纯个人的真理,丧失其社会性。洛克把爱真理这件事看得万分重要;爱真理
  和爱某个被宣称为真理的个别学说是大不相同的事。他说,爱真理的一个确实的标志是
  氨任何主张时不怀有超出这主张依据的证明所能保证的自信。”他说,动辄唐突指教
  人,这种态度表现缺乏爱真理精神。“热忱抛开理性,要不借理性来树立启示;
  这一来它实际把理性和启示都取消,换上人自己脑子里的毫无根据的空想。”带有
  忧郁或自负的人往往容易“确信与神直接交通”。因而千奇百怪的行动和意见都获得了
  神明的裁可,这怂恿了“人的懒惰、无知和虚荣”。洛克拿上面已经引过的“启示必须
  由理性裁断”那条大原则结束这一章。
  洛克用“理性”所指的意思,必得从他的全书去推量。不错,确有叫“论理性”的
  一章,但是这一章主要是想证明理性不是由三段论推理作成的,全章大意总括成这句话:
  吧穸匀死嘞蚶床⒉荒敲戳哓模喊讶私鲋辉斐闪阶愣物,留待亚理士多德使他有理性。”
  按洛克对“理性”一词的用法,理性包括两部分:其一,关于我们确实知道哪些事物的
  一种考查;其二,对某些主张的研究:这些主张虽然只有盖然性而没有确实性作为支持,
  但是在实践上以承认它为聪明。他说:“盖然性的根据有二,即与我们自己的经验一致,
  或旁人的经验的证据。”他说起,暹罗王当欧洲人对他提到冰的时候,就不再相信他们
  对他所讲的事了。
  在《论同意的程度》一章中他说,对任何主张,我们给予它的同意程度应当取决于
  支持它的盖然性的根据。他在指出我们常常须根据缺乏确实性的盖然性而行动之后说,
  这点的正当运用就是“相互间的宽厚和容忍。人们纵非全体,也是绝大部分都不可避免
  地总要抱有种种意见,而并没有确凿无疑的证据证明这些意见是正确的;而人们如果在
  旁人刚一提出自己不能当即回答、指明其缺陷的议论,便弃舍个人先前的主张,这也要
  招致无知、轻浮或愚昧等严厉的非难;所以既然如此,依愚见一切人似乎咸宜在意见纷
  纭当中维持平和,守人情与友爱的共同义务,因为我们依理无法指望有某人竟欣然卑屈
  地放弃个人的见解,盲目顺从人类理智所不承认的威信,这样来采纳我们的见解。因为
  人的意见不管怎样常常错误,但是除理性之外不会顺从任何向导,也不能盲目屈服在他
  人的意志和指示之下。假如你愿意某人转信你的意见,而他是一个未表同意之前先要考
  究的人,你就得容他有暇时把你的话再推敲一遍,让他回想起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审
  查各个详情细节,看优点究竟在哪一方;假如他认为我们的议论不够重要,不重新再费
  那许多苦心,那也无非是在同样情况下我们自己时常采取的态度;假若旁人竟要给我们
  指定哪些点我们必须研究,我们也会怫然不悦的;假如他是一个不问证据、一味相信旁
  人意见的人,我们又怎能设想他会舍弃那岁月和习俗在他的心中深深种下的、使他认为
  不证自明、确凿无疑的信念;或者舍弃他认为就是得自神本身或得自神的使者的印象的
  那些主张?试想我们又怎能指望如此固定下来的意见竟会在一个生人或论敌的议论或威
  信之前退避三舍?假若他猜疑你怀有私心或企图,尤譬如此;人发觉自己遭受恶待时,
  总要产生这念头。我们正应该悲悯我们相互间的无知,在一切温和而正派的说服中除去
  这种无知,不可因为旁人不肯放弃自己的意见,接受我们的意见(或至少说我们强要他
  接受的意见),就立刻以为旁人顽固不化而恶待旁人;在这种场合,几乎可以肯定,我
  们不接受旁人的一些意见时,其顽固也不亚于旁人。因为哪里有这样一个人:持有无可
  争辩的证据证明他所主张的一切全正确、他所非难的一切全错误;或者,哪里有这样一
  个人:能说他把所有他个人的意见或旁人的意见全彻底研究过了?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匆
  促无常的行动和盲目的状态中,没有认识而往往只有极少的根据也必须相信,这点就应
  当使我们多勤于精心培养自己的知识而少约辖别人。……我们有理由认为,人假使自己
  多知道一些事理,对他人就少显一分神气”。
  到此我只谈了《人类理智论》的末尾各章,在这几章里,洛克由前面他对人类认识
  的本性与界限所作的理论考察汲取道德教训。现在该来研究在上述这个比较纯粹的哲学
  问题上,他要讲的一些话。
  一般说,洛克对形而上学是蔑视的。关于莱布尼兹的一些思想,他写信给一个朋友
  说:“你我都玩够了这类无聊的闲耍。”“实体”概念在当时的形而上学中占统治地位,
  洛克却认为它含混无用,但是他并没有大胆把它完全否定。他承认支持神存在的种种形
  而上学证明是站得住的,可是他并不在这些证明上大作文章,对它们似乎有点不很惬意。
  每当他表述新的思想,不仅仅在重复传统东西的时候,他总是从具体细节而不从大的抽
  象概念进行思考。他的哲学好像科学工作,是片段累积成的,不像十七世纪的大陆哲学
  那些个大系统那么庄严巍峨,浑然一体。
  洛克可以看作是经验主义的始祖,所谓经验主义即这样一种学说:我们的全部知识
  (逻辑和数学或许除外)都是由经验来的。因此,《人类理智论》第一卷就是要一反柏
  拉图、笛卡尔及经院哲学家,论述没有天生的观念或天赋的原则。在第二卷中他开始详
  细说明经验如何产生不同种类的观念。他在否定了天生的观念之后,说:
  澳敲次颐乔疑柘胄牧楸热缢凳前字剑没有一切文字、不带任何观念;它何以装备
  上了这些东西呢?人的忙碌而广大无际的想像力几乎以无穷的样式在那张白纸上描绘了
  的庞大蓄积是从何处得来的?它从哪里获有全部的推理材料和知识?
  对此我用一语回答,从经验: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
  由经验而来。”(第二卷,第一章,第2节)。
  我们的观念出于两个来源:(一)感觉作用,(二)对我们自己的心灵的活动的知
  觉,这可以称作“内感”。既然我们只能借助观念进行思考,既然所有观念都是从经验
  来的,所以显然我们的任何知识不能先于经验。
  他说,知觉作用是“走向认识的第一步和第一阶段,是认识的全部材料的入口”。
  在现代人来看,会觉得这几乎是不必说的道理,因为至少在英语国家中,这已经成为有
  教育者的常识的一部分。但是在洛克时代,心灵据设想先验地认识一切种类的事物,他
  倡导的认识完全依赖知觉作用,还是一个革命性的新说。在《泰阿泰德篇》中,柏拉图
  曾着手批驳认识与知觉作用的同一化;从柏拉图时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哲学家,最后直
  到笛卡尔和莱布尼兹,都论说我们的最可贵的知识有许多不是从经验来的。所以洛克的
  彻底经验主义是一个大胆的革新。
  度死嗬碇锹邸返谌卷讨论言语,主要是企图说明形而上学家提出的所谓关于宇宙
  的知识,纯粹是词句上的东西。第三章《论一般名辞》在共相问题上采取了极端的唯名
  论立场。
  凡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殊相,然而我们却能构成类如“人”这种适用于许多殊相的
  一般观念,给这些一般观念我们可以加上名称。一般观念的一般性完全在乎它适用于、
  或可能适用于种种特殊事物;一般观念作为我们心中的观念,就其本身的存在而言,和
  其它一切存在的事物是同样特殊的东西。
  第三卷第六章《论实体的名称》是要驳斥经院哲学的本质说。各种东西·也·可·
  能具有实在的本质,那便是它们的物理构造,但是这种构造大致说来是我们不知晓的,
  也不是经院哲学家所谈的“本质”。我们所能知道的那种本质纯粹是词句问题;仅在于
  给一般名辞下定义而已。例如,议论物体的本质只是广延性呢,或者是广延性加上充实
  性呢,等于议论字眼:我们把“物体”一词照这样定义或照那样定义均无不可,只要我
  们死守住定义,决不会出任何弊病。判然不同的各品类并不是自然界中的事实,而是语
  言上的事实;不同的各品类乃是“连带有不同名称的不同的复合观念”。固然,自然界
  中有着各种相异的东西,但是这差异是通过连续的渐次推移表现出来的:“人借以区分
  各品类的品类界限原是人定的。”他继而举出一些怪物实例,就这些怪物说是否算人尚
  有疑问。这种观点在达尔文令一般人信服而采纳了渐变进化论之前,向来不是普遍承认
  的。只有自己让经院哲学家折磨苦了的那些人,才会领略到它清除了多少形而上学的破
  烂废品。
  经验主义和唯心主义同样都面临着一个问题,迄今哲学一直没找到满意的解答;那
  就是说明我们对自身以外的事物和对我们自己的心灵活动如何有认识的问题。洛克探讨
  了这个问题,但是他发表的意见十分明显让人不能满意。在有一处,据他讲:“因为心
  灵在其一切思维与推理方面,除只有自己默省或能默省的各个观念而外别无直接对象,
  所以很明白,我们的认识只和这些观念有关。”又说:“认识即关于二观念相符或不符
  的知觉。”由这点似乎可以直接推断,关于其他人的存在或物质界的存在,我们无法知
  道,因为这两样即使存在,也不仅仅是我的心灵中的观念。这么一来,就认识而论,我
  们每个人必定被关闭在自身范围以内,与外界割断一切接触。
  可是这是誖论,而洛克跟誖论总不愿有半点瓜葛。因此,他在另一章中又叙述了和
  前一个学说完全矛盾的不同的一说。他讲,关于实在的存在,我们有三类知识。我们对
  自身存在的知识是直觉知识,我们对神存在的知识是论证知识,我们对呈现于感官的事
  物的知识是感觉知识(第四卷,第三章)。
  在以下一章里,他多少察觉到这种自相矛盾。他提出,有某人也许说:“假若认识
  在于观念之间的相符,那么热狂者和理智清醒的人就处在同一个等位上了。”他答道:
  在观念与事物相符方面并不如此。他于是转而议论一切·单·纯观念必定与事物相符,
  因为“我们已经说明了,心灵决不能给自己作出”任何单纯观念,这种观念全是“事物
  按自然方式作用于心灵上的产物”。谈到关于实体的复合观念,“我们关于实体的一切
  复合观念必定是(而且只能是)由已发现共存于自然界中的那种单纯观念所组成的。”
  我们除了(1)凭直觉,(2)凭理性,考察两个观念相符或不符,(3)“凭感觉作用,
  感知个别事物的存在,”之外,不能有任何知识(第四卷,第三章,第2节)。
  在所有这些话里,洛克假定以下的事情为已知。他称之为感觉的某种精神现象在本
  身以外具有原因,而这种原因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和在某些方面与其结果——感觉是相像
  的。
  但是准照经验主义的原则来讲,这点怎么可能知道呢?我们经验到了感觉,但没经
  验到感觉的原因;即使我们的感觉是自发产生的,我们的经验也会完全一样。相信感觉
  具有原因,更甚的是相信感觉和它的原因相似,这种信念倘若要主张,就必须在和经验
  完全不相干的基础上去主张。“认识即关于二观念相符或不符的知觉”这个见解正是洛
  克有资格主张的见解,而他所以能逃避开这见解必然带来的誖论,凭借的却是那么严重
  的一种矛盾,只由于他坚决固守常识,才让他看不见这种矛盾。
  这个难题到如今一直是经验主义的麻烦。休谟把感觉具有外部原因这个假定抛弃,
  从而除掉了它;但是每当他一忘记自己的原则,连他也保留这个假定,这原是极常有的
  事。他的那条基本准则:“没有任何观念不具有前行印象”是从洛克接手过来的,可是
  这条准则只在我们认为印象具有外部原因的限度内才似乎有道理,因为“印象”一词本
  身就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外部原因。而如果休谟达到了某个程度的首尾一贯,这时候
  他就誖理得荒唐。
  至今还没有人创造成功一种既可信赖同时又自圆其说的哲学。洛克追求可信,以牺
  牲首尾一贯而达到了可信。大部分的伟大哲学家一向做得和洛克正相反。不能自圆其说
  的哲学决不会完全正确,但是自圆其说的哲学满可以全盘错误。最富有结果的各派哲学
  向来包含着显眼的自相矛盾,但是正为了这个缘故才部分正确。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设想
  一个自圆其说的体系就比像洛克的那种显然有些错误的体系含有较多的真理。
  洛克的道德原则,一部分就它的本身讲,一部分当作边沁的前驱看,都很有意思。
  我所说的他的道德原则,并不指他实际为人的道德性向,而是指关于人如何行事和应当
  如何行事,他的一般理论。洛克如同边沁,是一个满怀亲切感情的人,然而他却认为一
  切人(包括他自己)在行为上必定总是完全被追求个人幸福或快乐的欲望所驱使。略引
  几段话可以说明这点。
  笆挛锘蛏苹蚨瘢那是仅就快乐或痛苦而言。凡易于让我们产生快乐或增大快乐、
  或者减少痛苦的事物,我们称之为‘善’。”
  凹て鹩望的是什么?我答道,是幸福,仅是幸福。”
  俺淞康男腋>褪俏颐怯蟹至焓艿淖畲罂炖帧!
  白非笳嫘腋5谋匾〔乃是〕一切自由的基础。”
  吧嵘拼佣瘛彩恰趁飨缘拇砦笈卸稀!
  爸圃ξ颐堑某闱椤布词恰痴当地改善自由。”
  这些话里面最末一句看来似乎是依据来世报赏惩罚之说的。神制定下了某些道德规
  律;恪守这些规律的人进天堂,干犯规律的人保不住要入地狱。因此,有远虑的快乐追
  寻者便要有道德。随着罪为地狱之门这种信念的衰微,就比较难提出一个支持有德生活
  的纯利己的理由了。边沁是自由思想家,把人间的制法者换到神的位置上:调和公众利
  益和私人利益是法律和社会制度的任务,因而在每个人追求个人幸福的时候,也应当强
  使他为总体幸福尽一分力。但是这还不如借助天堂地狱做到的公私利益的调和圆满,不
  仅因为制法者不总是英明或有道德的,而且因为人间政府也不是全知的。
  洛克也只好承认一件明显的事:人并非总按照依理来推测多半会确保他有最大快乐
  的方式行动的。我们对现时的快乐比对将来的快乐更重视,对最近将来的快乐比对渺远
  将来的快乐更重视。也不妨说(洛克未这样说)利息利率就是未来快乐一般折扣的一个
  数量标度。假令一年后花用一千镑的预想和现下花用一千镑的念头同样愉快,那么我就
  不必要因为延搁了我的快乐而让人付我钱。洛克承认,虔诚的信徒也时常犯按自己的信
  条说来使他们有入地狱危险的罪。大家全知道一些人迟迟不去见牙医,假使他们在从事
  对快乐的合理追求,本来是不会迟延那么久的。可见,即使求快乐或避免痛苦是我们的
  动机,那也必须追补一句:依快乐或苦痛在未来的远近为准,快乐消减它的魅力,苦痛
  丧失它的可怕。
  因为按洛克的意见,自我利益和全体利益一致只是就长远而言,所以要紧的是人应
  该尽可能以自己的长远利益为指南。也就是说,人当有远虑。远虑是仍待倡导的唯一美
  德,因为一切失德都是失于远虑。强调远虑,是自由主义的特色。它和资本主义的兴盛
  有连带关系,因为有远虑的人发财致富,而没远虑的人贫困下去,或贫困如故。这又和
  新教中的某些种虔诚有关系:为进天堂而讲善德和为投资而储蓄,在心理上是极其类似
  的。
  公私利益的调和这种信念,是自由主义的特色,在洛克讲的它所具有的神学基础崩
  溃后仍然长时存在。
  洛克讲,自由依靠追求真幸福的必要以及制驭我们的炽情。这个意见是他从自己的
  以下学说推出来的:公私利益固然在短时期内未必一致,长远下去是合一的。由这个学
  说可见,假若有一个社会,由一律是既虔诚又有远虑的公民组成的,那么给他们以自由,
  他们都会按促进公益的方式行动。那样,就不必要有约束他们的人间法律,因为神律已
  经够了。一个从来善良而现在动念要做劫路强盗的人,会对自己说:“我也许逃得过人
  间法官,但是我在天曹法官的手下难逃惩罚。”
  因此他会放弃他的恶孽阴谋,好像确信要被警察捉获般地去过善良的生活。所以,
  在远虑和虔诚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法的自由才可能完全实现;在其它场合,缺少不了刑
  法加给人的约束。
  洛克一再申述道德是可能论证的,但是他没把这想法充分发挥到可望作到的程度。
  最重要的一段文字是:
  啊さ馈さ隆た伞つ堋ぢ邸ぶぁT谌能、善性和智慧方面是无限的、而且我们是它
  的创造物并依赖着它——这样一个太上存在者的观念,和作为有理解力、有理性的存在
  者的我们自身这种观念,都是在我们心中明白有的观念,所以我以为,如果加以适当的
  考察和探索,会做成我们的义务与行动规则的那种基础,使得道德列置在可能论证的诸
  科学当中。在下述这点上我不怀疑:凡是对这些科学当中之一和另一,同样无偏颇、同
  样注意去研究的人,我们由自明的命题,借如同数学里的推理一样无争辩余地的必然推
  理,可以使他明白是非的尺度。
  和数目及广延性的关系一样,其它样态间的关系也会确实被感察到:那么我就不了
  解,假若想出考核或探索这些样态间的相符或不符的恰当方法,为什么它们不也是可能
  论证的。
  无占有,则无不义’,这是个和几何中任何证明同样确实的命题:因为占有观念
  就是对某事物有权利,而加上‘不义’这名称的观念即侵犯或破坏那种权利,显而易见,
  这两个观念如此确立起来,再把这两个名称跟它们连结上之后,我就可以如同确知三角
  形具有共等于二直角的三个角一样,确知这个命题是真的。又如,‘任何政治也不许可
  绝对自由’:政治这个观念就是根据某些要求人遵奉的规则或法律建立社会,而绝对自
  由观念乃是任何人为所欲为。我能够像确信数学中任何命题的正确性一样确信这命题的
  正确性。”
  这段话让人迷惑不解,因为起初似乎把道德律说得依据神命,但是在举的例子里又
  隐示道德律是分析命题。据我想,实际上洛克认为伦理学中有些部分是分析命题,其它
  一些部分则依据神命。另外一个让人惶惑不解的地方是,所举的例子似乎根本不是伦理
  命题。
  还有一个难点,我们总能希望考察一下。神学家们一般主张神命不是随心所欲的,
  而是在神的善性和智慧下感发出来的。这便要求先于神命,必须有某种“善”的概念,
  促成了神不发其它神命,独独发出那些神命。这种概念会是什么,从洛克的著作里是不
  可能发现到的。他所讲的是,有远虑的人如此这般地行动,因为否则神会降罚给他;但
  是关于为什么某些行动应当受惩罚,而不是相反的行动该受惩罚,洛克让我们完全蒙在
  鼓里。
  洛克的伦理学说当然是无法给它辩护的。把远虑看成是唯一美德的学说体系中就有
  某种招人厌感的地方,撇开这点不说,对他的理论还有一些比较非感情的反对理由。
  首先,说人只希求快乐,这是因果倒置。不管我可巧希求什么,得到它我就要感觉
  快乐;但是通常,快乐由于欲望,不是欲望由于快乐。像被虐狂者那样,希求痛苦也是
  可能有的;在这种情况,满足欲望仍旧有快乐,然而快乐里混合着它反面的东西。即使
  按洛克自己的学说讲,人也不就是希求快乐,因为最近的快乐比渺远的快乐更是人所希
  求的。假如道德真像洛克和他的门徒努力以求的那样,能由欲望的心理学推演出来,就
  不会有理由非难把遥远快乐打折扣,或有理由把远虑当一个道德义务来坚持主张了。简
  括说来,洛克的议论是:“我们只希求快乐。但是实际上,有许多人并不就是希求快乐,
  而是希求最近的快乐。这件事违反我们讲的他们就是希求快乐的学说,所以是不道德的。”
  几乎所有的哲学家在他们的伦理学体系中都首先立下错误的一说,然后再主张“不道德”
  便是照足以证明这一说错误的那种作法去行动,可是假使该学说当真正确,这件事根本
  就办不到。在这种类型中,洛克便是一个实例。
招商银行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

豆豆小说 - 豆豆小说阅读网 - 豆豆书吧 - 豆豆言情 - 豆豆书库 - 言情小说网 - 美股精选 - 股票研究报告 - 股票分析 - Stock price target Forecast
CopyRight © 2020 本作品由豆豆言情小说网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