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者熟悉并有自己的感受;
3.同时存在相对稳定的中文和英文的词目形式;
4.与中国近二十年的时尚有关。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完稿时的1998年10月,这近二十年中,中国的时装界可以说是走过了一段奇迹般的历程。几乎是从一无所有开始,到拥有了世界上即使远不是最优秀但无疑是最庞大的设计师队伍;有了远不是最成熟但无疑是最大和最有潜力的市场;有了从中等到高等的服装教育系统,包括从学士到博士的学位教育;有了数不清的时装报纸和杂志,并得到大多数媒体的关注(大多数报刊、电视台、电台都辟有时尚或时装专栏……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元的复杂的。但是正如人类的文明的建立和进步离不开语言,中国时装的发展也离不开这十几二十几年中出现的时髦词汇,或者也可以说,中国时装业的发展也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
时装,特别是刚刚问世之时,往往带有分支文化的色彩。与之相关的时髦词汇同样如此。主流社会的很多人,特别是年纪较大的一辈对此侧目而视。同时,大多数年轻人,也包括媒体中的年轻一代,却又多喜欢它们。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我们都得面对这些时髦词汇,就像我们总得面对那些干奇百怪的时装,在大街小巷,在电视屏幕或报刊图片上。这本《时髦辞典》的撰写,始于《上海服饰》上的一个同名栏目。最初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向读者介绍一些时髦的用语。我的性格中有相当逻辑的一面,所以在撰写时我曾老老实实地查词源,探求它同义的发展变化,俨然在做一点小小的研究。由于《上海服饰》是一本比较通俗的时尚杂志,所以为了冲淡一下自己的学究气,也忘不了举几个例,或调侃几句,联系一下身边的事实。这样写了二十几条以后,上海文化出版社认为这可以变成一个有趣的选题,建议我由此发展出一本小书,并成为一套丛书中的一本。我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当我知道这本丛书的其他几位作者,都与文学有着远比我密切的关系,我又不免怵然心怯。在编辑的鼓励下,我尽量地放开,试图离开自己多年扮演的角色(大学服饰史论教授和时装评论的撰稿人)远一点,以更为局外的眼光来看时装界发生的事情和指称这些事情的词汇;甚至更进一步,把自己的视野扩展到时装界之外。撰写问条时,我故意地采取一种更为主观的立场,更自由更随意的文体,举例不受控制,甚至插人一些非常简短的故事。在完稿之时,我发现我努力的效果并不明显。看来积习难改。要由我来写一本与时装有关的《马桥辞典》是不可能的了。好在王蒙也说:“韩少功的《马桥辞典》之后,无论别人还是他自己,大概难于再写第二部词典状的长篇小说了。”但是,尽管如此,我对自己向文学靠近一点的企图失败仍然感到一点懊丧。或许是为了自慰,我给自己今年出版的另一本书取名为《站远一点看时装》,流露出我对时装以外世界的向往。
这本书我有一个合作者,吴绢。在这本书的写作期间,她正好在我的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吴绢是我的研究生中文字较好的一个,近两年一直帮助我整理文稿、汇编文集,有时也与我合作发表一些文章和写一些小册于。这本书中有约一半的词条,由我定词目,日授大意,由她执笔完成,我再或多或少地作些修改。她的年轻使她比我与时髦事物更接近,也使这本书更为时髦一点。所以,这样的合作并不会影响这本书的完整和统一。
如前所述,这本书中几乎所有的词目都可以放进任何一本英汉服饰辞典,而国内目前并没有令人十分满意的这种词典,所以如果有人还是要把这本书当词典使用,也没有十分地不妥,尽管这违反了我们的初衷。要是有读者在此中还能发现一些词典以外的东西,甚至感到一点中国当代时装发展的脉动,嗅到一点时髦圈内的气息,那我们就要对此表示由衷的欢喜和感谢了。
1998.10.1
招商银行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
时髦辞典 自序
CopyRight © 2020 本作品由豆豆言情小说网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