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隔多久,那位妇人笃笃敲着客厅的房门。
“先生,我干完了。您是否进去瞧他一眼,看我做的合适不?”
菲利普尾随她走了进去。克朗肖仰面直挺挺地躺着,两眼紧闭,双手虔诚地交叉着放在胸口。
“按理说,您该在他身边放上些鲜花,先生。”
“我明天就去弄些来。”
那位妇人向那具僵直的躯体投去满意的一瞥。她已经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便捋下袖管,解开围裙,戴上无檐软帽。菲利普问她要多少工钱。
“嗯,先生,有给两先令六便士的,也有给五先令的。”
菲利普满面赧颜地递给那位妇人不到五个先令的工钱,而她却以与菲利普眼下所怀有的莫大的哀痛相称的心情连声道谢,随即便告退了。菲利普仍旧回到客厅,收拾掉晚饭留下来的剩菜残汤,坐下来阅读沃尔沙姆撰写的《外科学》。他发现这本书很难懂。他感到自己内心异常紧张,楼梯上一有响声,便从坐位上惊起,那颗心突突乱跳不止。隔壁房间里的东西,原先还是个人,可眼下却化作乌有,使得他心里充满惊悸。罩着房间的沉寂气氛彷佛也有生命似的,里面像是有个神秘物在悄然移动着;死亡的阴影沉重地压迫着这套房间,令人不可思议,森然可怖。菲利普为了曾经是他朋友的那个人而蓦地生出一种恐惧感。他力图迫使自己专心致志地读书,但过了没多一会,他便绝望地把书推开了。刚刚结束的那条生命毫无价值,这一点使得他心烦意乱。问题倒并不在克朗肖是死还是依旧活着,哪怕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克朗肖这么个人,情况还是如此。菲利普想起了青年时代的克朗肖,然而要在自己脑海里勾勒出身材细长、步履轻快有力、脑袋覆着头发、意气风发、充满了信心的克朗肖来,还得作一番想象才行呢。在这里,菲利普的人生准则——即如同附近的警察那样凭本能行事——却未能奏效。这是因为克朗肖生前举行的也是这套人生准则,但他到头来还是令人可悲可叹地失败了。看来人的本能不足信。菲利普不禁觉得什么都只是偶然。他扪心自问,要是那套人生准则不能奏效,那么还有什么样的人生准则呢?为什么人们往往采取这一种方式而不采取另一种方式行事呢?人们是凭自己的情感去行动的,但是他们的情感有时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坏的呀。看来,他们的情感是把他们引向成功还是毁灭,纯粹是偶然的际遇而已。人生像是一片无法摆脱的混浊。人们在这种无形的力量的驱使下四处奔波,但是对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他们却一个也回答不出,似乎只是为了奔波而奔波。
翌日清晨,伦纳德·厄普姜手持一个用月桂树枝扎成的小花圈来到菲利普的寓所。他对自己向逝去的诗人敬献这样的花圈的做法颇为得意,不顾菲利普无声的反感,试着把花圈套在克朗肖的秃头上,可那模样儿实在不雅,看上去就像跳舞厅里卑劣的小丑戴的帽子的帽檐。
“我去把它拿下来,重新放在他的心口,”厄普姜说。
“可你却把花圈放到他的肚子上去了,”菲利普说。
厄普姜听后淡然一笑。
“只有诗人才知道诗人的心在哪里,”他接着回答道。
他们俩一起回到客厅。菲利普把葬礼的筹备情况告诉了厄普姜。
“我希望你不要心疼花钱。我喜欢灵柩后面有一长队空马车跟随着,还要让所有的马匹全都装饰着长长的随风飘摇的羽翎,送葬队伍里应该包括一大批哑巴,他们头戴系有长长飘带的帽子。我很欣赏空马车的想法。”
“葬礼的一切开销显然将落在我的肩上,可目前我手头并不宽裕,因此我想尽量压缩葬礼的规模。”
“但是,我亲爱的老兄,那你为何不把葬礼办得像是给一位乞丐送葬那样呢?那样的话,或者还有点儿诗意呢。你就是有一种在办平庸的事业方面从来不会有过错的本能。”
菲利普脸红了,但并没有搭腔。翌日,他同厄普姜一道坐在他出钱雇来的马车里,跟在灵柩的后面。劳森不能亲自前来,送来了个花圈,以示哀悼。为了不使灵柩显得太冷清,菲利普自己掏钱买了一对花圈。在回来的路上,马车夫不时挥鞭策马奔驰。菲利普心力交瘁,顿时酣然入睡了。后来他被厄普姜的说话声唤醒了。
“幸好他的诗集还没有出。我想,我们还是把诗集推迟一点出版的好。这样,我可以为诗集作序。我在去墓地的途中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我相信我能够做件非常好的事。不管怎么说,作为开头,先为《星期六评论》杂志写篇文章。”
菲利普没有接他的话碴。马车里一片沉静。最后还是厄普姜开腔说:
“我要充分利用我写的文章的想法恐怕还是比较明智的。我想为几家评论杂志中的一家写篇文章,然后将此文作为诗集的前言再印一次。”
菲利普密切注视着所有的杂志,几个星期以后,厄普姜的文章终于面世了。那篇文章似乎还掀起了一阵波动,许多家报纸还竞相摘要刊登呢。这确实是篇妙文,还略带传记的性质,因为很少有人了解克朗肖的早期生活。文章构思精巧,口气亲切动人,语言也十分形象生动。伦纳德·厄普姜撷取克朗肖在拉丁区与人交谈和吟诗作赋的几个镜头,以其缠绕繁复的笔调,将它们描绘得有声有色,风雅别致;经他笔下生花,克朗肖的形象顿时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变成了英国的凡莱恩①。他描写了克朗肖的凄惨的结局,以及那个坐落在索霍区的寒伧的小阁楼;他还允许自己有节制地陈述为说服那位诗人移居一间坐落在百花争艳的果园、掩映在忍冬树树荫里的村舍所作的种种努力,他那严谨的态度着实令人神魂颠倒,使人想起他的为人岂止是谦逊,简直是豁达大度。写到这里的时候,伦纳德·厄普姜添枝加叶,大肆渲染,其措词显得端庄却又战战兢兢,虽夸张却又委婉动人。然而有人却缺乏同情心,虽出于好心但却又不老练,把这位诗人带上了俗不可耐却体面的肯宁顿大街!伦纳德·厄普姜之所以用那种有所克制的诙谐的口气描写肯宁顿大街,是因为恪守托马斯·希朗爵士的遣词造句的风格所必须的。他还巧妙地用一种讽刺的口吻叙述了克朗肖生前最后三个星期的情况,说什么克朗肖以极大的耐心忍受了那位自命为他的看护的青年学生,那位青年学生好心却办了坏事。还叙述了那位天才的流浪者在那不可救药的小富人家氛围中的可怜的境遇。他还引用了艾赛亚②的名言“美自灰烬出”来比喻克朗肖。对那位为社会所遗弃的诗人竟死在那俗不可耐的体面的氛围之中,这一反语运用得妙极了,这使得伦纳德·厄普姜想起了耶稣基督置身于法利赛人③中间的情景来,而这一联想又给了他一个略显文采的机会写下一段字字玑珠的佳文。接着他又告诉读者,说逝者的一位朋友把一个月桂树枝编成的花圈安放在仙逝的诗人的心口。在讲述这一雅致的想象时,他那高雅的情趣竟使他能容忍仅仅暗示了一下而没有直接点明这位朋友是谁。还说死者的那秀美的双手以一种诱人情欲勃发的姿态安放在阿波罗④的月桂枝上。这些月桂枝散发着艺术的幽香。它比那些精明的水手从物产丰富的、令人不可思议的中国带回来的绿宝石还要绿。跟上文相比,文章的结尾更有画龙点睛之妙。他详细叙述了为他举行的小富人家的平淡无奇、毫无诗意的葬礼的情况,本来对像克朗肖这样的诗人,要不就应该像安葬王子那样,要不就该像埋葬一个乞丐那样举行葬礼的。这是一次登峰造极的打击,是非利士⑤人对艺术、美和非物质的事物取得了最后胜利。
〔注①:法国诗人。〕
〔注②:基督教《圣经》中的人物,希伯来的大预言家。〕
〔注③:古代犹太教一个派别的成员。该派标榜墨守传统礼仪,基督教圣经中称他们是言行不一致的伪善者。〕
〔注④:古代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据传说,阿波罗爱上了河神涅俄斯的女儿达佛涅。当达佛涅拒绝了他的爱情后,阿波罗穷追不舍,将要追及时,由涅俄斯把她变成了一株桂树。阿波罗便采了一些月桂树的枝叶做了一个花冠,戴在自己的头上,作为永久的纪念。后世“桂冠诗人”一词即起源于这个故事。〕
〔注⑤:巴勒斯坦西南岸的古代国家(公元前十二世纪至四世纪)。非利士人是犹太民族的强敌,一般被视为没教养、不懂文学艺术的人。〕
招商银行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
人生的枷锁 一三八
CopyRight © 2020 本作品由豆豆言情小说网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